- 刘宗灵;张博林;
加强党内纪律教育,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、保证民族救亡运动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举措,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自我革新的内在要求。通过开展政治纪律教育、组织纪律教育、廉洁纪律教育、群众纪律教育、工作纪律教育和生活纪律教育,并根据不同教育对象,进行教育方式上的辨别与调整,中国共产党最终实现了对自身纪律教育工作的系统规划与贯彻落实。这些历史实践所创造的宝贵经验,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,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迪。
2025年05期 v.52;No.272 5-17+19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83K] [下载次数:170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3 ] - 何家伟;常琛;
抗战初期,淮南根据地金融发展面临严峻考验,日伪对法币的打压日渐严重,国民政府却疲于应对,且断供根据地军饷物资。中共遂发行货币,展开货币斗争以改善经济,巩固根据地发展。斗争以皖南事变的爆发为节点,分为前后两阶段,其政策与实践亦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。货币斗争的主线为与法币的关系处理问题,禁止伪币流通则是一以贯之;并以掌控发行和回笼渠道为切口,为流通领域合理“减负”,有效控制物价波动。与此同时,根据地将贸易管理、发展生产与干部培养作为货币斗争的辅助措施,用以巩固斗争成果。通过货币斗争,中共逐步构建了以淮南币为根基的区域性独立货币市场,并以货币斗争为支点,推动淮南根据地经济协同发展,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,提高了民众对根据地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2025年05期 v.52;No.272 18-29+198-19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608K] [下载次数:93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 - 刘峰;
日本曾于1933年受“九小岛事件”的刺激而萌发出进一步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野心。尤其是当时宣扬“南进”的日本海军,对于外务省“借法抑美”的做法颇感不满,遂不断推进秘密侵占南沙群岛的活动。在1937年事情败露后,日本外务省又在日本海军的怂恿下改变立场,转而开始积极配合其行动,以致在随后的日法交涉中追随日本海军摆出蛮横的态度。看到法方的绥靖立场后,日方又进一步展露其在对外战略上得寸进尺、不断升级的态度与立场,加紧实施修筑占领标识、派遣军舰、士兵驻留南沙群岛等行动,并于1939年3月完全侵占了该群岛。日本的一系列非法举动暴露了其继续向南扩大侵略的企图,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警觉,使其最终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。
2025年05期 v.52;No.272 30-39+19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52K] [下载次数:66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 - 许晓光;
日本古代的“记纪文化”原本是基于神话传说,在编撰的古书中体现出民间文化色彩,但是到了近代以后,却被日本右翼思想家们利用这些神话传说推演阐述为以“天皇观”、“皇国观”和“国体观”为主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。后来的日本右翼更是将日本天皇杜撰为神的后裔,万世一系,延绵不绝。日本右翼将日本国家描绘为神造的国度,鼓吹其在世界各国中最为优越,应当“统领万邦”。日本右翼炮制神皇史观,旨在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制造合理性的思想准备,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“师出有名”的社会舆论前提。
2025年05期 v.52;No.272 40-47+20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89K] [下载次数:117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 - 赵士见;
伯力审判是苏联在1949年12月底对日本细菌战犯举行的正义审判。在审判结束后,苏联自上而下统筹出版审判材料,并对外广泛传播。获知审判消息后,美方从“以拖待变”的漠视,转向否定、攻击伯力审判;而日本普通民众、共产党、被苏关押战俘对审判反应不一;中国作为日本细菌战最大受害国,不仅在外交、宣传上积极回应苏方,而且还逮捕和侦查隐匿的细菌战犯,并于1956年在沈阳独立审判了日本细菌战犯。苏联对伯力审判的广泛传播,有利于凝聚世界民众反细菌战、捍卫和平的共识,对禁止生物武器扩散和捍卫正确二战史观具有持久而重要的启示。
2025年05期 v.52;No.272 48-57+200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63K] [下载次数:118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